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随班就读学生自信

发布时间:2025-09-27 20:41:16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融合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旨在保障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促进其社会融合与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不仅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指标,更是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本。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支持体系的持续完善,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议题日益受到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

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的主观判断和积极肯定,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而言,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逐步构建的。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202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与其学业成就、社会接纳度及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由于自身障碍特点、普通教育环境的挑战以及潜在的社会偏见,这些学生更容易经历自我效能感偏低、归属感缺失等问题,形成所谓的“信心缺口”。

影响随班就读学生自信的因素是多层次且相互交织的。在个体层面,学生的障碍类型和程度会影响其学习体验和成功机会。例如,一名听障学生可能在需要大量听觉信息处理的课堂中感到挫败。但更重要的是环境与互动层面。普通班级教师是否具备差异化教学和特殊需要支持的能力,同伴群体是接纳、鼓励还是排斥、忽视,学校物理环境和心理氛围是否无障碍且包容,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自我认知。202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要“强化随班就读工作支撑保障,全面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正是意识到了专业支持的关键作用。家庭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家长的态度和期望值若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成为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构建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多措并举。首要任务是创建全方位支持的校园环境。这包括物理环境的无障碍改造,如为轮椅使用者提供通道,为视障学生提供盲文标识;更包括心理环境的建设,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培育全体学生的同理心与包容精神,将差异视为常态而非例外。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自2022年起推行的“伙伴互助制”,让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结成学习与活动伙伴,有效提升了后者的社交参与度和自我价值感,该案例被多家教育媒体报导。

教师是推动融合教育、培育学生自信的核心力量。教师需超越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成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激励者。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行为干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评价策略。例如,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评价方式,让一个在言语表达上有困难但擅长绘画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画展示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华南师范大学202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过系统融合教育培训的教师,其班级中的随班就读学生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水平。加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情感支持至关重要。

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调适是自信生长的土壤。这意味着教学目标和内容需具有弹性,教学方法需灵活多样。应用教育技术(EdTech)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为阅读障碍学生提供文本转语音软件,为自闭谱系学生提供可视化日程表应用程序,这些技术补偿能有效降低学习障碍,增加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成功的随班就读实践表明,当学生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持续获得“小成功”时,其自我效能感便会逐步累积。

家庭与社区的积极参与是巩固自信的外部支柱。家长需要被赋能,从被动的照顾者转变为积极的合作者。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工作坊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策略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期望,学会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同时,链接社区资源,鼓励随班就读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为其提供展示才华、贡献价值的机会,能够帮助其在更广阔的社会范畴内获得认同,从而增强自信。

展望未来,随班就读学生自信心的培育仍需政策、研究和实践的持续深化。它要求我们从“物理融合”迈向“心理融合”,从关注“安置”转向关注“质量”。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而自信正是开启这扇可能性之门的钥匙。通过构建一个真正接纳、有效支持和充满期望的教育生态,我们能够助力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发现自身光芒,自信地走向属于他们的广阔未来。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