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4 23:39:21
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自2015年获批以来,始终将教育发展置于优先地位,其融合教育实践,特别是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已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与公平性的重要标志。随班就读是指让具有一定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安置模式。它不仅是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更是保障残障儿童平等受教育权、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江北新区在此领域的探索,深度融合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展现出前瞻性与系统性。
政策与制度层面,江北新区构建了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严格遵循并落实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南京市的相关配套政策,新区管委会与社会事业局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区域教育发展整体规划。近年来,新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用于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资源教室升级、教师培训以及专项课题研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支持保障体系。2023年发布的江北新区教育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实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提升随班就读质量”,这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持续的政策动能。
支持体系的建设是随班就读成功实践的核心。江北新区已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网络化的支持系统。在硬件层面,新区大力推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标准化建设。这些中心通常设于普通学校内,但服务覆盖整个学区的随班就读学生。据2024年初的最新数据,江北新区已实现所有小学段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每个中心均配备了包括言语治疗仪、认知训练工具、感统器材等在内的专业设备,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干预和训练场所。
更为关键的是软件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新区普遍建立了由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普通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构成的协同工作团队。巡回指导教师由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派出,定期深入各普通学校进行专业指导、评估学生需求、制定干预方案;资源教师常驻学校资源教室,负责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抽离式或嵌入式补救教学与康复训练;而普通班级教师则负责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和班级氛围营造。这种团队协作模式确保了支持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
在实践操作层面,江北新区的小学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与实施是重中之重。对于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都会组建IEP团队,成员包括家长、班主任、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团队通过全面评估,共同制定出包含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明确教育支持与相关服务内容的个别化计划,并定期进行复盘与调整。“合作学习”、“同伴助学”等策略被广泛应用,普通学生作为“小先生”参与到帮助同伴的过程中,这不仅提升了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培养了全体学生的包容心与责任感。许多学校还积极探索课程与教学调整,如在集体教学中运用多感官教学法、提供视觉提示、调整作业难度与量等,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融合。
成效与挑战并存。经过数年的扎实推进,江北新区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得以在家门口的普通学校接受适宜的教育,社会融合程度显著提高。普通儿童家长的观念也逐步从最初的疑虑转变为理解与支持,融合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挑战依然存在。例如,普通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普适性培训仍需加强;面对日益复杂的特殊教育需求,专业师资(如行为分析师、心理咨询师)仍相对稀缺;家校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也是未来新区努力的重点方向。
展望未来,江北新区的随班就读工作正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人本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新区正在探索利用科技手段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支持与评估。同时,构建从小学到中学的贯通式支持体系,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涯转衔,将成为下一步的重要课题。江北新区的实践深刻表明,随班就读不仅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更是检验社会文明程度和教育公平性的试金石。其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差异、拥抱多元的探索,为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区域样本。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