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小学外籍学生随班就读

发布时间:2025-09-24 08:47:4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化,外来人员子女在华接受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小学阶段的外籍学生随班就读,即外籍学生与中国学生混合编入普通班级共同学习,而非单独设立国际班级,这一模式正逐渐成为许多城市中小学的主流选择。它不仅是教育国际化的具体体现,更是构建开放、包容、多元教育生态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这一趋势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多项规定,旨在保障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子女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均明确持有效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员子女可申请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以上海为例,其长期推行的“涉外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随班就读”双轨模式已成为典范。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强调了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要求平等对待各类学生,并提供必要的适应性教育支持,这为随班就读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随班就读模式的深远价值首先体现在文化交融与跨文化理解力的培养上。外籍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日常学习与互动中,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他们分享不同的语言、节日、习俗和视角,这种浸润式的环境有助于所有学生打破文化隔阂,培养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为其在未来全球化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推行随班就读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关。对于初来乍到、中文水平零基础或较低的外籍学生,全中文的学科教学(如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构成巨大理解障碍,易导致其学习挫败感和心理压力。其次是社会融入与心理适应问题。文化差异、交友困难、想家情绪等都需得到及时关注和疏导。再次,对教师而言,这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他们需在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的同时,关注个别外籍学生的特殊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这无疑增加了备课和授课的难度。课程内容的文化适应性,例如语文课中的古诗词、历史事件等,对外籍学生也可能存在理解门槛。

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正积极探索有效的支持策略。许多学校在入学初为外籍学生设置中文强化课程(CSL),利用课后或单独课时快速提升其日常和学术中文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更多采用视觉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助制度(安排一名中国学生作为“学伴”)等方式,降低外籍学生的参与门槛。更重要的是,学校正着力构建强大的支持系统,包括配备懂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师,定期组织中外文化节、国际理解工作坊等活动,创造友好包容的校园氛围。以上海某区为例,其教研部门已开发出针对随班就读外籍学生的补充教学资源包,供教师参考使用。

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是另一关键环节。学校通过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如双语通知、专属家长群、定期会谈),让外籍学生家长清晰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孩子进度,并鼓励其在家协助孩子巩固中文,共同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

展望未来,小学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与体系化建设。随着科技赋能教育,人工智能翻译工具、自适应学习平台等有望为外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学习提供更强助力。教育内容的融合创新也将提上日程,例如开发更多融入国际元素、体现跨文化比较的校本课程。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真正“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体系,不仅让外籍学生受益于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也能让中国学生在“家门口”的国际交流中提升跨文化 competence,实现双向的成长与共赢。

小学外籍学生随班就读是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一项富有前瞻性和人文价值的实践。它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致力于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理解、尊重与合作的种子。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专业的教学创新和整个教育社区的共同努力,这一模式必将为培养未来世界的合格公民贡献独特而重要的力量。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