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天津市小学随班就读

发布时间:2025-09-19 20:49:39

天津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教育中心,近年来在融合教育领域持续推进创新实践,其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已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班就读是指特殊需要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模式,它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天津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和系统化改革,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随班就读体系,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根据天津市教委2023年发布的《天津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市已明确将随班就读作为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初,天津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8%,其中70%以上通过随班就读方式安置。这一数据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天津在政策落实上的高效性。政策要求各区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每一名提出随班就读申请的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残疾类型、程度为其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资源教室建设是天津随班就读工作的核心支撑。目前全市16个区的普通小学已实现资源教室全覆盖,每间资源教室均配备康复训练器材、认知学习工具和专职资源教师。以西青区为例,2023年该区投入专项经费500余万元,为42所小学升级资源教室设备,并开发了感觉统合训练、言语矫治等特色课程。资源教师定期进入普通班级观察随读学生表现,与科任教师协同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进班支持+抽离辅导”的双轨模式。

师资专业化培养是保障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院2024年报告显示,全市已培训特殊教育导向师资超6000人次,普通小学教师接受融合教育培训比例达85%。南开区创新实施“双导师制”,为每所小学配备一名特教学校指导教师和一名高校专家,定期开展个案研讨。河北区则开发了随班就读教师能力认证体系,将融合教育能力纳入职称评定指标,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在课程教学调整方面,天津多所小学探索出创新模式。河西区上海道小学研发的“三维调适教学法”获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奖,该方法通过调整学习内容、过程与评价方式,使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能参与80%以上的普通课程。滨海新区塘沽第一小学开发了“伙伴助学”系统,为每名随读生匹配2-3名经过培训的助学伙伴,在课堂练习、小组活动中提供支持。这些实践显著降低了随读生的孤立感,提高了学习参与度。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随班就读工作正从义务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2024年春季起,和平区试点幼儿园“融合预备班”,为特殊需要幼儿提供过渡性训练;天津市实验中学等示范高中开设特教资源中心,为随班就读高中生提供职业转衔服务。这种全学段衔接体系确保了支持服务的连续性,避免了教育断层。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天津市残联2023年调研报告指出,随班就读仍面临专业师资缺口、普通家长接受度差异、中学学科难度适应等问题。对此,天津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市级融合教育云平台,通过远程指导弥补区域资源不均;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开展“融合教育宣传周”活动,营造更包容的社会氛围。

天津的实践表明,随班就读不仅是教育安置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投入、师资建设和课程创新,天津正逐步构建“支持无处不在、融合自然发生”的教育环境。这种探索不仅惠及特殊需要儿童,更通过培养普通学生的共情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包容性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天津经验将为全国融合教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