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5 13:46:56
山东省作为我国教育大省,始终致力于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其中随班就读工作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结合本省实际,不断深化随班就读改革,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安置形式。山东省的政策实践严格遵循国家顶层设计。依据2023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残联等部门,持续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其核心目标是扩大融合教育规模,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接受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
山东省随班就读政策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在入学安置上,建立了科学全面的评估鉴定机制。由教育、卫生、残联、心理等专业人士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入学、转介建议,确保“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对于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学生,学校不得拒收,切实保障其就近就便入学权利。
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政策落地的重中之重。山东省大力推行“资源教室”模式,要求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设置专用资源教室,并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和专兼职资源教师。资源教师负责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康复训练,同时为普通班级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省教育厅将特殊教育通识培训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和职前培养的必修内容,着力提升全体教师应对学生多样性的能力。政策还强调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明确其发展目标、教育措施和评估方式,实现“一人一案”的精准支持。
第三,政策注重营造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求普通学校积极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消除歧视与偏见,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同时,加强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理空间的无障碍改造和信息沟通的无障碍支持,为各类残疾学生创造便利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在实践层面,山东省各地市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地方经验。例如,青岛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区、校三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济南市部分学校探索了“双学籍”管理,为重度残疾学生同时注册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和普通学校学籍,由特校教师提供定期巡回指导;烟台市则注重家校合作,建立家长学校,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方法指导。这些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内涵。
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山东省的随班就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地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师资配备仍存在不足;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普通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普适性培训仍需深化;社会观念和校园氛围的彻底转变尚需时日。
展望未来,山东省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预计将集中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实现资源教室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深化师资培训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辅助工具与评估系统,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更智能、更精准的支持。
山东省的随班就读政策与实践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从单纯的物理空间融合,逐步走向社会性、课程教学性的深度融合,体现了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共同追求。通过持续的政策完善、体系构建和社会动员,山东省正努力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儿童铺设一条通往未来、融入社会的康庄大道,为我国融合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山东智慧”和“山东力量”。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