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6 12:49:58
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是保障残障儿童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山东省相关政策精神,将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体系构建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石。济南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本地化实施文件。济南市教育局联合残联、卫健等部门,建立了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明确了入学评估、安置、教学支持、师资培训等各环节的标准与流程。特别是强化了“一人一案”的精准管理,为每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确保其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支持。2023年,济南市进一步修订了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强调了普通学校的主体责任,并将工作成效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随班就读的深入实施。
支持保障体系的完善是随班就读质量的核心。济南市着力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资源教师配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资源教室超过200间,覆盖了绝大多数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这些资源教室不仅配备了必要的康复训练、学习辅助设备,更成为学生在普通学校中获得个别化辅导、心理调适、学业补偿的重要场所。在师资方面,济南市将特教专业知识培训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定期组织校长、骨干教师、资源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并积极推行“特教+普教”教师合作教研模式,显著提升了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能力。
科学的评估与安置机制是确保随班就读科学性的前提。济南市建立了由教育、卫生、残联、心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对申请随班就读的适龄残障儿童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就其生理、心理状况、学习能力、适应行为等进行综合研判,并提出适宜的教育安置建议,包括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或送教上门等,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安置在最有益于其发展的教育环境中。这套严谨的评估流程,有效避免了随班就读“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的现象,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实践层面,济南市各小学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采用“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兼顾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由资源教师或经过培训的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和辅导。济南市部分区域还在探索“康教结合”模式,引入专业的康复训练师进入学校,为学生提供言语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专业服务,实现了康复与教育的无缝衔接,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成效显著,济南市的随班就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普通学校教师融合教育理念和技能仍需进一步提升;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尚不平衡;针对重度或多重残疾学生的支持体系仍有待加强;家校合作共育的深度和有效性也需进一步深化。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攻坚克难。
展望未来,济南市随班就读工作将继续向纵深发展。下一步,济南市将着力推进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更精准地追踪学生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扩大资源教室的覆盖面并提升其专业效能;深化师资培训,培养更多兼具普教与特教能力的复合型教师;同时,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随班就读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持续努力,济南市致力于让每一名残障儿童少年都能在融合、包容的教育环境中快乐成长,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美好愿景。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