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

发布时间:2025-09-24 22:26:23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这一模式不仅是推进融合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关键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加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班就读工作从探索实践走向深化提升,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政策层面为随班就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是当前指导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该计划明确将“推进融合教育”作为首要措施,强调“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适宜安置每一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它提出了更具雄心的目标: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要保持在97%以上,并着力推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发展。这标志着随班就读工作的重心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也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在入学评估、资源支持、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细化,构建了从国家到地方的立体化政策支持网络。

从实践现状来看,随班就读的覆盖面和内涵正在同步扩展。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已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成为安置主体形式。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视障、听障和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已广泛覆盖包括孤独症、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脑瘫及多重残疾在内的多种类型学生。支持体系日益完善,核心举措之一是大力推进资源教室建设,由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同时为普通班教师和家长提供专业咨询。巡回指导制度也逐渐普及,由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定期深入普通学校,进行个案评估和教学指导,有效弥补了普校特教专业力量的不足。

教师是随班就读成功实施的关键。当前,对普通班级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国培计划”和省市级培训中普遍增设了融合教育专题,内容涵盖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别、差异化教学策略、课堂行为管理及正向行为支持等实用技能。许多地区开始探索“双师”模式,即普通教师与资源教师或特教专业教师协同备课、合作教学,共同为班级内所有学生设计包容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支持的特教专业性,也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提升。

随班就读的深化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首要挑战是发展不均衡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资源投入、专业支持和教育质量上存在显著差距。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滞后,专业师资短缺,难以提供有效支持。专业支持力量仍显薄弱,许多学校的资源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缺乏系统的特教专业背景,巡回指导教师也常常力不从心,服务覆盖面与深度有待提升。再者,科学评估与转衔机制有待健全。如何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多维度、发展性评估,并为其升学和职业转型提供顺畅的转衔服务,仍是需要探索的课题。校园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无障碍建设仍需加强,消除隐性歧视、构建真正接纳和支持的校园文化任重道远。

面向未来,随班就读工作需要多维度协同推进。应强化省级统筹,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学校的倾斜性投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远程巡回指导)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难题。要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范生培养中普遍开设融合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加大在职教师培训的力度和实效性,探索建立专兼结合、稳定专业的支持团队。再次,要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倡导通用学习设计(UDL)理念,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与医疗康复机构多方协同的支援网络,形成育人合力。

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它超越了简单的物理空间融合,追求的是在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深度社会融合与学业成就。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班就读正从一项特殊教育安置政策,演进为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促使普通教育系统进行自我重构,变得更加弹性、包容和富有支持性,最终让每一位学生,无论其能力或背景如何,都能在同样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