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中小学生随班就读

发布时间:2025-09-26 15:56:42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融合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关键举措。这一模式旨在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视力、听力、智力、肢体、精神等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中小学,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它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包容,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支持体系持续健全,随班就读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挑战。

政策层面为随班就读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持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其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并提出了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的目标。这为各地落实随班就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南。各地也相继出台实施细则,在评估认定、资源支持、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推动随班就读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实践层面,随班就读的规模和覆盖面持续扩大。根据教育部2024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数已超过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成为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许多地区通过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职资源教师、开展“送教上门”等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已实现全区中小学资源教室全覆盖;上海市建立了从筛查评估、教育安置到支持服务的完整链条;广东省积极探索“特教班+随班就读”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要。

随班就读工作在深入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首先是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足。尽管政策要求加强师资培训,但许多一线教师仍感到应对特殊需求学生时力不从心,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实操技能。支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滞后,专业资源教师配备不足,巡回指导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导致支持服务难以常态化、制度化。再次,家校合作与社会认同有待加强。一些普通学生家长对随班就读存在误解和顾虑,担心影响教学进度;而部分残疾学生家长则对支持质量心存忧虑。如何科学评估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进展和身心发展,建立符合其特点的评价体系,也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难题。

面向未来,深化随班就读工作需多措并举、系统推进。首要任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普通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强化特殊教育通识内容,完善巡回指导、资源教师和特教专家支持机制,提升普通学校应对学生多样性的专业能力。其次要健全支持保障体系,加大经费投入,落实资源教室建设标准,开发与普通课程相衔接的适应性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再次要深化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改善,避免简单用普通学生的学业标准进行衡量。最后要营造包容的校园文化与社会氛围,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同伴互助、深化家校社协同,真正创建一个尊重差异、支持多样的融合环境。

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其健康发展关乎无数残疾儿童少年的未来。从“物理融合”走向“社会融合”和“心理融合”,不仅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理解与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名孩子,无论其身心状况如何,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绽放生命光彩。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