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小学残疾生随班就读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5-09-22 13:59:2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日益受到重视。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顶层设计。特别是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2016年《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化和细化,成为当前指导各地开展小学残疾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最新、最核心的政策依据。本文旨在结合最新政策精神与实践动态,对小学残疾生随班就读管理办法进行探讨。

随班就读的核心目标在于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其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经历,促进其身心康复、学业进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更好地融入社会。最新政策强调,要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全面压实普通学校作为实施随班就读主体责任的地位。

科学评估与规范安置是随班就读工作的起点。管理办法要求,必须建立由教育、卫生健康、残联、民政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首要职责是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性化的入学安置建议。安置原则强调“就近就便”优先,确保残疾学生能够进入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片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只有当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其确实不适应随班就读时,才会建议转入特殊教育学校或接受送教上门等服务。这一流程确保了安置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从源头上避免了“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的现象。

为保障随班就读的质量,对普通学校提出了系统化的支持要求。学校需建立由校长负责,分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资源教师等人员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团队。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的配置是关键支撑。资源教室是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学科补救、心理辅导及潜能开发的专用场所。资源教师则负责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并协同班级教师共同实施。最新政策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大资源教室的建设力度,配齐配足资源教师,并将其专业服务纳入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体系。

课程教学与学业评价的调整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核心环节。管理办法指出,任课教师应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进行弹性化调整。例如,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视觉化支持,为智力障碍学生简化知识难度并注重生活化应用。在学业评价上,要建立符合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分数评价,转而关注其学习过程、努力程度、功能改善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增量,切实减轻其不必要的学业压力,保护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是决定随班就读成败的关键因素。最新政策将师资培训摆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将特殊教育通识内容,尤其是随班就读的基本理念、教学策略和班级管理方法,全面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的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级培训项目,加大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专项培训力度,提升其识别、评估与应对特殊教育需要的实操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如资源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之间的协同教研机制,鼓励高校、教研机构专家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形成持续的专业支持网络。

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是随班就读工作可持续推进的基石。在经费方面,中央财政持续支持特殊教育,并要求地方落实主体责任,确保随班就读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生,并足额拨付到位,主要用于资源教室运营、教师培训、设备购置及学生康复等。政策还强调要加强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包括物理环境的无障碍改造(如坡道、盲道、无障碍卫生间),还包括营造包容友爱的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同伴互助、主题班会等活动,倡导全体师生理解、尊重和帮助残疾学生,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与欺凌。

家庭与社会协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校要建立与残疾学生家长定期沟通的机制,听取家长意见,共同制定和调整教育方案,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工作、康复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为残疾学生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服务,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

纵观近年来的实践,我国小学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随班就读学生比例和就读质量稳步提升。挑战依然存在,如部分地区资源教师配备不足、普通教师特教专业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不够精细等。未来,仍需以最新政策为指引,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和区县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深化师资培养培训改革,强化督导评估,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探索更智慧的支持模式,不断提升随班就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让每一位残疾学生都能在融合的教育环境中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绽放生命的精彩。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