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随班就读只限于小学吗

发布时间:2025-09-25 15:23:36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被公众普遍认为主要适用于小学阶段。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导向与实践发展,这一认知已不再准确。随班就读的实施范围早已突破小学学段,正向学前、初中、高中乃至高等教育阶段全面延伸,成为中国融合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举措。

追溯其源,随班就读政策最初确实以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1988年首次召开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1994年《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则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这一时期,由于资源与认知限制,实践多集中于小学,导致形成了“随班就读即小学阶段”的普遍印象。

随着国家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班就读的学段限制已被彻底打破。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首次强调“全面推进全纳教育”,2017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则明确规定“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安置残疾学生,未限定学段。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21年由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该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并要求“普通高校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和专门服务”。这标志着随班就读已正式覆盖从学前至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学段。

从实践层面看,随班就读在各学段的推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学前教育阶段,多地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幼儿。以上海为例,其“学前特教设点布局”项目已覆盖所有区县,2023年全市有超过120所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在义务教育后阶段,扩展尤为显著。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特殊教育在校生达91.2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占比持续超过50%。高中阶段,随班就读规模不断扩大,北京、江苏等地多所普通高中通过资源教室、课程调整等方式接纳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2023年全国残疾高考录取人数首次突破1.5万人。高等教育阶段更具突破性,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已建立完善的残疾学生支持体系,提供手语翻译、盲文试卷、无障碍宿舍等个性化服务。

尽管取得长足进步,非小学学段的随班就读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学阶段学业压力增大、学科专业性增强,对残疾学生适应能力要求更高;高等教育阶段则存在专业选择受限、支持服务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师资力量仍是关键瓶颈,普通中学和大学缺乏兼具学科专业与特教知识的教师,资源教室建设和巡回指导服务尚未完全覆盖。

国际经验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借鉴。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保障3-21岁残疾学生全学段融合教育权利,强调个性化教育计划(IEP)的全程实施;英国则通过“特殊教育需要与残疾法案”(SEND)支持残疾学生从早期教育到继续教育的无缝衔接。这些实践突出表明,融合教育的成功依赖于贯穿各教育阶段的连续支持系统。

展望未来,随班就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体系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段衔接,建立“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支持模式,避免残疾学生在升学过渡中出现支持断档。另一方面需深化普通教育改革,推动课程弹性化、评价多元化和教师复合化,真正实现从“身体融合”到“学习质量融合”的转型升级。

随班就读绝非仅限于小学,而是贯穿整个教育生涯的连续性支持体系。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随班就读正在中国构建起全学段覆盖的融合教育生态,为每一位残疾学习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通道。这不仅是特殊教育领域的进步,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彰显。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