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6 12:18:52
随着我国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随班就读已成为保障特殊需要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为奠定学生人文素养与语言能力的核心学科,其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精心设计的说课稿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更是确保每一位学生,无论其身心发展状况如何,都能有效参与课堂、获得成长的关键。
说课稿的撰写首先需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度剖析之上。教师需精准把握本节课在单元乃至整册书中的位置,明确其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点。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结构,教师应清晰阐述本课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如阅读理解策略、表达方式学习等)如何与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最新的教学参考强调,分析教材时需具备“差异化意识”,预先思考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可能达到的同一目标的不同表现层次,为后续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是说课中最能体现“以生为本”理念的环节。除分析班级学生的整体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外,必须单独并重点分析随班就读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包括其障碍类型(如听力、视力、智力、自闭症谱系等)、认知特点、优势通道、现有语文能力水平、课堂参与方式以及所需的支持策略。参考2022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学情分析应更侧重于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发展需求”,而非局限其缺陷。教师需通过网络、专业数据库查阅最新特殊教育研究成果,了解该类学生的最优教学实践,从而做出科学评估。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遵循分层原则。依据新课标要求,目标应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随班就读学生,需在集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IEP目标)。例如,在古诗《静夜思》的教学中,普通学生的目标可能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思乡之情”,而一名有认知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的目标则可调整为“能跟读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在图片提示下指认‘月亮’,初步体验诗歌的韵律感”。目标应具体、可观测、可达成,体现其与整体教学活动的关联性。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需兼顾全体。重点通常是本节课的核心语文要素,难点则是学生理解掌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教师需预判随班就读学生在突破难点时可能存在的额外困难,并思考为其提供的“难点分解”策略和支持性工具。例如,对于阅读理解难点,可为视障学生提供盲文或音频材料,为听障学生提供文字稿和可视化思维图表。
教法与学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课堂的包容性。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对于随班就读学生,应特别注重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视频)、多感官教学法(调动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以及系统性的提示、示范和强化策略。学法上,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外,应为随班就读学生设计同伴助学机制,鼓励其在小组成员的支持下参与活动,习得学习方法。最新研究显示,运用信息技术(如教育APP、互动白板、辅助沟通设备)能极大降低参与门槛,是实现无障碍学习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核心部分,需详细阐述各个环节的安排及其设计意图。一个包容的教学过程通常包含:激情导入(吸引全体学生兴趣)、新授探究(提供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资源)、巩固练习(设计分层任务单或活动)、总结拓展(鼓励不同形式的表现与输出)。每个环节都应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特别是为随班就读学生预设了哪些支持策略(如调整提问方式、提供学习支架、分配辅助角色、延长任务时间等)。设计意图应紧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融合教育原则,阐述为何这样的设计能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板书设计与课堂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板书应设计得清晰、结构化、突出重点,并考虑色彩、位置对特殊学生的适宜性。课堂评价需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除统一的教学目标检测外,更需注重对随班就读学生个性化目标的过程性评价,如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口头反馈等方式,肯定其点滴进步,增强学习自信。最新的评价趋势强调“优势评价”,即发现并赞赏每个学生的独特贡献和长处。
一份优秀的小学语文随班就读说课稿,背后体现的是教师先进的融合教育理念、深厚的专业素养、对每一位学生深切的关爱与尊重。它要求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学生成长的助力者。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班就读语文教学必将朝着更加科学、精准、温暖的方向发展,真正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