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中小学随班就读政策

发布时间:2025-09-25 08:15:35

随班就读政策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这一政策不仅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融合教育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持续深化,其支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实践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班就读政策的理念源于国际融合教育思潮,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实践。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步探索,并随着《残疾人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而逐步制度化。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重磅文件,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明确的行动指南。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是当前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最新纲领性文件。计划明确要求“以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主体”,着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并设定了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的硬性目标,其中绝大多数将通过随班就读形式实现。这标志着随班就读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质量提升阶段迈进。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随班就读的实践规模与质量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全国范围内通过随班就读形式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总数持续增长,已成为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形式。许多地区积极探索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资源中心、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例如,各地普遍加快了资源教室的建设步伐,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估、训练和辅导;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将融合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纳入普通学校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通过“巡回指导教师”制度,由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定期对普通学校进行指导,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支持。

随班就读工作在纵深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深层次问题。普通学校的物理环境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建设水平仍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尚无法完全满足各类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师资力量是关键瓶颈。许多普通班级教师缺乏足够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特殊需要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提供真正有效的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支持。再者,课程与教学调整的深度不足。简单地将特殊需要学生安置在普通教室并不意味着成功的融合,若缺乏对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的科学调整与弹性化处理,容易导致学生“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的现象。协同支持体系有待加强。家校沟通不畅、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资源衔接不紧密、相关专业力量(如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介入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随班就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面向未来,推动随班就读工作高质量发展需从多维度系统发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立法保障。继续完善随班就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各级政府、学校、教师的责任权利,确保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地。二是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实现资源教室全覆盖并提升其运行质量;建立健全跨学科、多专业的支持团队,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学业、康复、心理等一站式服务。三是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改革师范生培养课程,将特殊教育内容列为必修模块;大规模开展在职教师培训,普及差异化教学、积极行为支持等实用策略,切实增强普通教师的接纳与教学能力。四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学校开发弹性化、个性化的课程,探索多元评价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五是营造包容性校园文化。通过主题教育等活动,促进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之间的理解、尊重与互助,构建无障碍的友好心理环境。

随班就读政策承载着保障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安置形式,更是一种尊重差异、欢迎多样性的教育哲学与实践。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班就读工作必将在破解难题中不断完善,让更多特殊需要儿童少年在融合的环境中享受有质量的教育,点亮他们的人生梦想,最终助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想。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