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2 21:30:28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与融合。湖南省长沙市作为中部教育强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与模式,为全国融合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政策支持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石。长沙市严格遵循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湖南省配套实施方案,将融合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2023年,长沙市进一步修订了《长沙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要求普通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体系。政策强调“应随尽随”,通过扩大资源供给、加强经费保障(如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生5-10倍拨付)、完善评估认定机制等,为随班就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些顶层设计的强化,体现了长沙市对特殊需要儿童受教育权的高度重视。
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是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关键环节。截至2024年初,长沙市已在全市六区一县二市的大量普通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超过百个标准化资源教室。这些教室配备感觉统合训练、认知干预、心理疏导等专业设备与教具,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更重要的是,长沙市通过多层次培训,培养了一支专业的资源教师队伍。他们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协同合作,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确保支持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师资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随班就读质量。长沙市将特殊教育通识培训纳入普通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通过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大量专题讲座、实操工作坊和校际教研活动。例如,2023年长沙市教育局联合长沙师范学院开展了多期“随班就读种子教师培训”,重点提升教师在课堂差异化教学、行为问题干预、IEP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建立由市特殊教育学校牵头、区县指导中心联动、普通学校参与的巡回指导机制,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定期进入普通小学,为班级教师提供现场咨询和技术支持,有效破解了普通学校特教专业力量不足的难题。
课程调适与教学模式创新是随班就读的核心教学实践。长沙小学普遍采用“普特融合、尊重差异”的教学策略。在集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调整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节奏、提供视觉提示或辅助学具等方式,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后或资源教室时段,则进行针对性更强的个别辅导。许多学校还探索了合作学习、同伴帮扶等策略,不仅促进了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业进步,也培养了普通学生的包容心与社会责任感。天心区某小学在2023年的一项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配性数字资源,有效支持了学习障碍学生的阅读学习,成为区域性优秀案例。
长沙的随班就读实践已显现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包括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学习障碍、轻度肢体残疾等)顺利进入家门口的普通小学,融入了校园生活。学业成就、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同时,融合环境也极大地促进了普通儿童对多元群体的理解与接纳,有利于共建平等、尊重、互助的校园文化。2024年初的一项调研显示,长沙随班就读学生巩固率超过98%,家长满意度持续攀升。
挑战依然存在。区域、校际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资源教室利用率不高,专业师资(尤其是康复类)仍显短缺,以及大班额背景下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并解决。未来,长沙市计划进一步深化医教、康教结合,加强普特校际合作,并借助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发更多智能化辅助工具与平台,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支持服务。
长沙市小学随班就读工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夯实资源保障、提升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正稳步走向高质量发展。其实践不仅保障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更生动诠释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构建全纳、公平、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贡献了长沙智慧与力量。这条融合之路,仍需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努力,持续向前延伸。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