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1 10:25:02
随班就读政策作为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旨在保障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平等、有质量的教育。广州市越秀区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域,其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近年来,越秀区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源教室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深化家校社协同,构建了较为成熟的随班就读支持模式,为特殊需要学生融入普通学校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越秀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政策基础之上。根据《广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越秀区具体实施方案,区教育局明确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要求普通学校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并确保生均公用经费和特殊教育补助经费足额拨付。2023年数据显示,越秀区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已建立超过30个资源教室,实现了全区各小学全覆盖,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评估、训练和康复支持。
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核心枢纽。越秀区各小学普遍配备了设施完备的资源教室,配备了感统训练器材、认知训练工具、情绪行为干预设备等。每间资源教室均配备专职或兼职资源教师,负责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开展一对一或小组辅导。例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作为随班就读工作示范校,其资源教室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还承担区域资源中心功能,定期开展校际交流与教师培训。文德路小学则创新性地将资源教室与学校心理辅导室、社团活动相结合,通过艺术治疗、游戏治疗等方式促进特殊需要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教师专业能力是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越秀区通过多层级培训体系提升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教素养。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定期组织随班就读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特殊需要儿童心理特征、课堂行为管理、差异化教学策略等实践技能。2024年初,越秀区与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合作开展了“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项目,为全区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越秀区推行“双导师制”,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配备学科教师和资源教师共同负责,并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案例研讨等方式确保教学调整的有效性。
家校社协同是越秀区随班就读工作的突出亮点。各小学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机制,定期组织特殊教育专题讲座、家长沙龙和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家庭康复训练方法。东风东路小学等学校还开发了家校沟通数字平台,实时记录和分享学生在校表现与进步情况。在社区支持方面,越秀区残联、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系统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从医疗鉴定到教育安置的无缝衔接。部分学校还与高校特殊教育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和专业社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和社会适应训练。
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推进面临诸多挑战。随着自闭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特殊需要学生比例上升,教师面临的专业压力日益增大;资源教室使用效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与实施一致性仍有提升空间;普通学生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知程度差异也影响着校园包容氛围的构建。越秀区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实践创新,如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的“融合教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已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区教育局也表示将继续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特教资源中心建设、教师激励措施和创新项目孵化。
越秀区的实践表明,随班就读不仅是教育安置形式,更是现代教育文明的重要体现。它推动了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支持系统的完善,使所有学生都能从差异共存的学习环境中受益。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越秀区正探索构建更智能化的随班就读支持系统,如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动态调整与效果监测,为每个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教育服务。越秀区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彰显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教育包容性发展上的先行担当。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