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列表
新闻中心
关闭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教新闻

小学随班就读生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5-09-21 13:01:12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与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近年来,随着《“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和2022年版新课标全面实施,小学随班就读工作进入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本文旨在结合最新政策与实践研究,对当前小学随班就读的教学现状、核心挑战及优化路径进行探讨。

随班就读是指将有一定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全纳教育理念在中国本土化实践的重要体现。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我国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的比例已持续稳定在50%以上,成为特殊教育的主体。这一模式不仅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了融入主流社会的平台,也为普通学生创造了理解差异、培养共情能力的宝贵机会,对构建包容性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班就读在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首要困境是支持保障体系仍显薄弱。许多普通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教师、康复专业人员以及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和专业设备。普通班级教师面临巨大压力。他们普遍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面对自闭症谱系、多动症、学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进行有效个别化教学。再次,课程与教学调整不足。许多教师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未能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科学调整,导致其“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未能真正参与课堂。协同合作机制不健全。普教教师、特教教师、资源教师及家长之间缺乏高效、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要提升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一,构建多层次的专业支持系统是基础。学校应积极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教室,并配备专职资源教师。同时,应建立由特教专家、巡回指导教师、康复治疗师等组成的专业支持团队,定期入校指导,为普通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援助。

其二,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是关键。师范院校的职前培养应加强融合教育通识课程。对在职教师,则需开展基于实践需求的精准培训,内容应涵盖常见特殊需要类型的识别、差异化教学策略、课堂行为管理、以及个性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与实施等。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教师需深入理解课标精神,提升课程调整与开发能力。

其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应大胆实践差异化教学、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等策略。通过课前调整学习目标、课中提供多层级的学习任务和支架、课后进行多元化评价,确保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如语音转换软件、可视化日程表、教育APP等,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无障碍学习支持,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四,完善评估与协同机制是保障。必须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的综合性评估体系,摒弃唯分数论,注重对其学习过程、社会性发展和功能改善的评价。同时,要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和校内跨专业合作机制。定期召开由班主任、资源教师、任课教师、家长乃至学生本人参与的IEP会议,共同评估进展、设定新目标,确保教育干预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是一项涉及理念、政策、资源、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在巩固入学率的基础上,全力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阶段迈进。通过加强支持保障体系、赋能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凝聚育人合力,才能真正破解“融而不合”的困境,让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能在包容、友好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有质量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融合与成长。

建设方案/产品咨询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招投标项目咨询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

乐育心健教育设备【咨询电话:191-1898-5261-李经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资源教室建设、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设备、心理设备、康复器材、多感官设备与感统器材等方面。本公司产品可以OEM,可免费提供效果图。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