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7 19:06:58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与同龄学生共同接受教育,促进融合与平等。苏州吴江区作为长三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区域,近年来在推行随班就读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吴江区教育局依据《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苏州市相关文件精神,将随班就读纳入区域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其工作重心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融合,更强调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支持体系的完善。2023年至2024年期间,吴江区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师资培训、优化资源配置等多措并举,显著提升了随班就读的实施水平。目前,全区多所普通小学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特殊需要学生的入学机会和受教育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是随班就读成功的关键。吴江区在实践中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支持网络。在硬件资源上,区内多数小学设立了符合标准的资源教室,配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认知干预工具、放松减压设备等,由专职资源教师负责运作,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康复训练。在师资建设方面,吴江区将特殊教育通识培训纳入普通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并积极推动特教专业教师入驻普通学校提供巡回指导。2024年初的数据显示,吴江区普通学校教师接受特教相关培训的比例已超过85%,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应对学生多样性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调整是随班就读的核心环节。吴江区的小学普遍采用差异教学策略,教师在集体教学中通过调整学习目标、改变内容呈现方式、提供多样化练习与表达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许多学校探索实施“一生一案”,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明确其发展目标、评估方式和支持措施,并定期由班主任、资源教师、家长及相关专业人士共同进行评估与修订。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教育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家校社协同共育是吴江模式的另一亮点。各小学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家访、工作坊等形式,增强家长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和参与度,帮助其掌握辅助孩子学习的策略。同时,吴江区积极引导社区力量、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参与支持随班就读学生,开展社交融合活动、课外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服务,构建包容友好的社区环境。例如,吴江区某小学与本地高校合作,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学业与社交技能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吴江区在推行随班就读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普通班级教师因专业背景所限,在面对复杂特殊需要时仍感到压力;资源教师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尚需进一步扩充和提升;社会公众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度与接纳度也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吴江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深化师资融合培训,扩大特教专业人才的招聘规模,并加强公众宣传,通过优秀案例分享改变社会观念,营造更加包容的教育生态。
苏州吴江区在小学随班就读领域的实践,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其系统化的支持架构、专业化的师资建设以及多元协同的共育机制,不仅保障了特殊需要学生的受教育权,也为所有学生创造了理解差异、培养同理心的成长环境。随着国家及地方对融合教育的持续推动,吴江区的经验将继续深化和完善,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包容性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