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1 11:11:08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全纳教育的理念,也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随班就读工作持续深化,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持续加大支持力度。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拓展随班就读工作。各地需健全随班就读工作机制,落实“一人一案”,完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政策要求普通学校必须树立主体责任意识,不得拒收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特殊需要学生,并要为其配备必要的资源教师和创设无障碍环境。这从顶层设计上为随班就读的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实践中,随班就读的覆盖面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许多地区通过建立资源教室、配备巡回指导教师、开展普特融合教研等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已实现全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上海市建立了分层次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根据学生障碍程度提供不同强度的资源服务。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中,约有超过60%的学生通过随班就读形式安置,这表明其已成为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支持随班就读带来了新可能,例如利用AI工具进行个性化评估和学习干预,通过远程资源平台为基层学校提供专业支持。
随班就读的深化依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首要问题是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普遍不足。许多教师缺乏识别、评估和干预特殊需要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导致随班就读可能变为“随班混读”。支持体系的不健全同样制约其效果,资源教师数量短缺、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资源教室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的情况并不少见。社会观念障碍依然存在,部分普通学生家长对融合教育理解不足,甚至担忧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而从更深层次看,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统一标准,难以适应随班就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这使得许多特殊需要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面临困境,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体验。
未来的随班就读工作需多措并举、系统推进。首先要强化师资培养,在师范生课程和教师职后培训中大幅增加特殊教育内容,提升全体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其次要完善支持系统,加快建立省、市、校三级资源中心网络,推广“特教+普教”双导师合作模式,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持续的支持。再次要深化评价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特殊需要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优势成长,而非单纯强调学业分数。最后要加强社会宣传,增进公众对融合教育的理解,营造包容、支持的校园文化和社会氛围。
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其意义远超教育本身。它关乎如何理解人的多样性,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赋能。随班就读的前行之路,仍需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持续共同努力,从政策落实到实践创新,从物质支持到观念转变,真正让融合教育理念在每一所普通学校里生根发芽,让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能拥有光明未来。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