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91-1898-5261
发布时间:2025-09-28 22:54:32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促进教育公平与融合。育秀小学作为一所积极践行随班就读理念的学校,其探索与实践反映了当前中国融合教育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政策层面,随班就读的推进拥有坚实的法律与规划基础。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是当前指导特殊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计划明确要求“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推进融合教育,并设定了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像育秀小学这样的普通学校,已成为接收特殊需要学生的主阵地,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
育秀小学的随班就读实践并非简单地将特殊需要学生安置在普通教室,而是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支持体系。在入学评估环节,学校会与家长、医疗及专业评估机构密切合作,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表现、沟通与社会性发展进行全面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IEP)。这份计划不仅是教学指南,也是评估学生进步和调整支持策略的核心依据。
资源教室的建设是育秀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一个亮点。根据融合教育的理念,资源教室并非将学生隔离出来,而是作为学生随班就读的支撑基地。在这里,资源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补救教学、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辅导等。例如,为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提供多感官教学,为自闭谱系学生提供结构化社交情境练习。同时,资源教师也承担着为普通班级教师提供咨询和支持的关键角色,指导他们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和课堂环境,以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保障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育秀小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级的特殊教育通识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内容涵盖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学基础、常见障碍类型的特点与应对、课堂行为管理策略以及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许多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随班就读教师”资格认证,部分骨干教师甚至深入学习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等专业方法。这种持续的专业发展确保了普通教师在面对差异显著的学生时,能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非感到无助和压力。
同伴支持与校园文化融合是育秀小学尤为重视的方面。学校通过组织“伙伴互助”活动,引导普通学生理解和帮助随班就读的同学,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与责任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强调尊重差异、互帮互助的氛围,让特殊需要学生感受到归属感而非标签化。这种社会性融合与学业进步同等重要,是衡量随班就读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育秀小学的实践也面临着全国随班就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挑战。首先是专业资源仍然相对稀缺。虽然资源教室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与理想中的多专业团队合作(如常驻的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行为干预师)仍有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持的深度和广度。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在 already 繁重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需要对随班就读学生投入大量额外精力,若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支持机制,容易导致教师倦怠。如何科学平衡融合与个别化需求,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展望未来,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支持系统的精准化和专业化。随着科技赋能,一些先行学校已开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进行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与干预,运用数字化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推送。育秀小学也正在此方向上积极尝试。同时,加强普特校际合作,建立区域性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普通学校提供巡回支援,将是破解专业资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育秀小学的随班就读工作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公平内涵的深化。其经验表明,成功的随班就读远不止于物理空间的融合,更依赖于系统性的支持、专业的师资、包容的文化以及持续的资源投入。这条路依然漫长,但每一步探索都在为构建一个对所有人更包容、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奠定基础。
产品可控标,可以出效果图。
心理、特殊资源教室免费设计方案
产品可以OEM
经销商扶持政策,协助投标